关键字

七星庙考

  来源:折家将博客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7-14 11:50:00

七星庙座落在府谷县孤山镇境内的北山梁上,距县城约四十华里。
  七星庙始建于何时?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,据民间相传是建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(公元627~649年)年间。明朝万历五年(公元1577年)闰八月开工重修,六年完工。
  七星庙原为道教场所,庙内供奉吕业等七位神仙,属于一般常见庙宇,本无名望,但自杨继业与折赛花在此成婚后,七星庙就以杨、折联婚的纪念景物而闻名于世了。
   七星庙考

七星庙考  乾祐三年(950年)五月,镇守麟州(今神木)的火山王之子杨继业和镇守府州(今府谷)的折德扆之女折赛花在七星庙附近练武格斗。双方武艺高强,不相上下,加之年岁相当,英俊美貌,双方产生了爱慕之情,尔后两人进入七星庙内,表诉衷情,结为夫妻。折赛花就是人们熟知的抗辽巾帼英雄佘太君,由于后人的误传,折与佘同音又相同,故把折太君称为佘太君了。戏剧、小说、电影、电视至今仍有的把折太君称为佘太君。
   七星庙考
  七星庙以西有天平山,为折氏一门世代祖坟,葬有折赛花之父折德扆和兄弟折御勋、折御卿等折家后代。七星庙以东有李家洼,俗称东堬头,也为折家祖墓,葬有折嗣伦等人。碛塄乡有折家河、折家山,新民镇有折家庄,这些村庄都以折字为主名,是否原为宋时折家村落?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,但折氏一门世居府州确实无疑。
  据折嗣伦墓碑记:折从阮曾祖“自武德中诏府谷镇遏使”。“盖唐二百九十年”。“折从阮自唐庄宗(923——926年)起家”,历任刺史,团练史等职,抵抗辽兵侵扰中原。周世宗(955——959年)称从阮”世熟蕃情”。又宋故谯国曹氏墓志铭:宣和(1119——1125年)年间,折彦文在府州做官(彦文之妻曹氏兹圣光宪皇后之侄孙)。这些碑文,说明折家在府谷“历十有余世,共计五百载”。“再考神道碑摄麟司马者,有从阮从依;宋史折德扆传,”权总府州事者,有德扆弟德愿。折德扆女儿折赛花约生于公元934年左右。据《晋乘略传》载,折太君乡里世代传说,她善于骑射,连婢仆的武艺,都超过士兵。
   七星庙考
  当年杨家居于神木县城东北二十余公里处的杨城,为唐代麟州故城旧址,宋文彦博曾题《红楼》诗:“昔年持斧按边州,闲上高城久驻留,曾见兵锋遇白革,偶题诗句在红楼”。
  七星庙经明代重修后,其风格、规模与唐宋时大不相同,建筑规模大为缩小,建筑风格显为明代格式。连建筑物本身的名字也称为“昊天宫”。现在的“昊天宫”,就是历代重修过的七星庙。
   七星庙考
  七星庙现有大殿、前庭两处主体建筑。七星庙大殿屋顶为九脊歇山式,殿前过道为券棚式,单檐斗拱,从底到顶全以砖砌成。室内墙壁底部四周直立,后变为八面收缩,到顶时又变为圆形收缩,一砖合拢,无有任何梁柱,故称“无梁殿”。前庭建筑与大殿基本相同。七星庙建筑形制奇特,风格别致,施工时精磨细葺,技术精湛,为古代建筑之精华。
  十年浩劫期间,七星庙险遭毁灭性的破坏。大殿、前庭各类兽、脊荡然无存,瓦片滴水散落四周,台阶倒坍,墙基下沉,大殿裂缝。一九八三年五月开始重修,现已告一段落。修复后的七星庙,均保持了原来的明代风格。大殿正脊两端饰有两尊鸱尾,正脊中央饰有补星、铁刹,左右饰有仙人、凤、甲鱼、狮、海马等五枚蹲兽,戗脊饰有吻兽。这些吻兽个个神情逼真,形态自然。前庭、过道、院落也都整修如故。
  七星庙不仅是建筑风格独特别致,被人们称颂,更由于它具有传奇的历史色彩而使许多的历史学家、考古学家、文学家、名人才子慕名而至。也吸引了不少杨家、折氏后代来此访古祭祖,追思祖辈抗辽反夏、保家卫国之热情。每到夏秋季节,游客如云,川流不息。
  自从杨、折在七星庙内联婚、同心协力为北宋舍生忘死、奋战疆场以来,无不为后人所敬仰、歌颂。宋、元时期就有不少民间艺人将杨继业、折太君的事迹编成戏曲,搬上舞台。直到现在,仍有不少文学家、艺术家在描写、编写和拍摄杨继业、折太君的小说、戏曲和电影、电视。近有戏曲片“佘赛花”发行全国放映。当地戏剧“七星庙”更是久演不衰。
   七星庙考
  民国年间曾印刷发行过七星庙的年画,近年来出版的《中国名胜大词典》中,也将七星庙作了介绍。中日合拍电视系列片“黄河”也曾拍摄有七星庙的镜头,府谷县人民政府已将七星庙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随着神府煤田的大规模开发,七星庙也将不断修复、扩充,可供参观、游览。它将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,发展旅游事业放射新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