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谈父子最后的见面
我非常后悔,对不起他,那时候即便我就大胆地跟他说话,他们又能拿我怎么样呢?
“政事儿”(微信ID:xjbzse):刘少奇会跟家人讲述他的经历吗?
刘源:不是的。父亲很少跟家人讲述自己的经历,他经常说,“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,要从现在和将来了解我”。他工作起来非常忙,从早忙到晚,我们那时候上学又住校,也就在周六、周日一起吃顿饭。我们跟他打个招呼,有时候他理都不理,有时候也就点点头。我跟他接触最多的就是“文革”开始以后,1967年春天和夏天,是我们父子相处的最后两段日子。
当时他被隔离监禁,外人接触不了,谁都不敢接近他,哨兵只能隔一段距离看着他,工作人员也都在划清界限,谁来照顾他的生活呢?因为我过去当过兵,小时候和大家关系挺好,挺老实,我被特许出入,简单照顾他的生活,端饭、洗碗、打扫卫生,我成为唯一在他身边的亲人。
当时,他特别关心外边的情况,关心社会上的质疑,关心那些大字报都说了什么。我当年只有16岁,懵懂无知,什么也搞不清楚,看完了死记硬背,回来跟他说。他当时也很愿意回答我的询问,对社会上的一些污蔑,他说的比较多一些,澄清了不少问题。但是对于自己的功绩,他从来不说。后来我慢慢看历史,看追忆他的书,就会回想起来,他当时说的哪些话,对应的是哪个阶段的事情。
“政事儿”:他当时跟你澄清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?
刘源:让我印象很深的是,他多次讲到党和军队的经费等“物质基础”。至今,很少有这方面的论述,除了查阅共产国际的部分资料。我认为,物质决定精神,存在决定意识,关注和挖掘这一重要方面,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年的许多情况,开辟研究新的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