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字

公安部:盗窃交易文物犯罪向互联网蔓延

  来源: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二级巡视员郑翔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10 14:27:00

   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 (郭超凯)中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二级巡视员郑翔10日在北京表示,文物犯罪向互联网蔓延趋势明显;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在网上交流古墓葬信息、购买作案工具,利用网络社交平台邀约结伙作案,在网上鉴定文物,进行非法交易。

  在回答记者关于当前文物犯罪形势和特点的提问时,郑翔介绍,近年来经公安机关的依法严厉打击,文物犯罪发案势头得到一定遏制,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,在巨大非法利益的驱使下,仍有犯罪团伙顶风作案,仍有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,文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。

  一是重大文物犯罪案件时有发生。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大、分布广,很多古遗址、古墓葬、石窟寺等都地处偏远,安防工作难度大,当前民间收藏热度不减,文物非法交易、非法收藏乱象丛生,一些犯罪分子仍在伺机作案,实施盗掘、盗窃等文物犯罪,甚至将黑手伸向全国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去年8月开展的新一轮专项行动以来,追缴一大批珍贵文物,其中一级文物有56件,具有很高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。

  二是文物犯罪职业化、智能化趋势明显。从近年来打击情况看,大量犯罪嫌疑人大都是惯犯累犯前科人员,有的是二进宫、三进宫的盗墓贼,有些是长期从事倒卖文物犯罪的文物贩子,专业化、职业化特征明显,反侦查意识逐渐提高,作案手段不断升级,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工作带来挑战。

  三是文物犯罪向互联网蔓延趋势明显。从近年来侦破的文物案件情况看,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在网上交流古墓葬信息、购买作案工具,利用网络社交平台邀约结伙作案,在网上鉴定文物,进行非法交易,文物犯罪的门槛不断降低,犯罪主体日趋多元,对文物安全的危害程度日益加剧。

  四是文物犯罪已形成地下黑色产业链。从近年来侦破的文物案件情况看,当前文物犯罪链条中,既有幕后出资的金主,探墓定穴的技术人员,盗掘犯罪的组织者,负责挖掘的苦力,也有帮助销赃的文物“掮客”,负责倒卖的文物贩子,专门走私文物出境或“洗白”回流入境的跨国跨境犯罪团伙,共同形成了“探、掘、盗、销、走私”的黑色产业链。

  郑翔表示,文物犯罪呈现出的新特点、新趋势,给做好文物安全和打击文物犯罪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,公安机关也在不断创新机制打法,提高打击犯罪的科技含量,不断提升打击能力和水平,坚决做好保护文物工作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