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以“洗洞”“炼金”“废弃金矿”为关键词,可以在网上检索出34份法院判决书。涉及区域较多,华北和西北较为集中,李万胜的家乡河南嵩县出现过不止一次。
洗洞兴起于2000年左右,刘波介绍,嵩县管理较宽松,且当地就有金矿,发展比较早。起初,嵩县很多人家购买了“金粉”,在院子里挖个水池加氰化钠回收黄金。后来,有人发现直接到金矿内洗洞成本更低,改变了方式。
李万胜和哥哥对这些事都有模糊的印象。儿时村里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去洞里采矿,自己买炸药,也有部分人洗洞。李万胜洗过一次,就在老家的山上。那时他还未成年,被人雇到洞里打了几天小工,日薪200元。
父亲也洗过洞。小时候,李万胜见过父亲拿着一块巴掌大的金子,但只卖了几千元。对于采矿和洗洞,李万胜说:“弄得人多了,(大家)就不觉得是违法的。”
洗洞在2010年后变得“疯狂”,刘波形容这生意“低投资、低风险、高收入”,获利从几十万至上千万元不等,鲜有不赚钱的。
检验矿石品位的生意也流行起来。判决书显示,李万胜的父亲就在潼关矿洞里取了样品,拿到嵩县化验,测算矿石的金子含量后,对老板们说:“品位还可以,能挣一点钱。”
这种民间化验室在河南很容易找到,刘波介绍,技术先进者凭着一块矿石,可以算出每吨矿里需要放多少火碱和化学药物,药物浓度、酸碱度、金子回收率等都能分析出来,只需花费200多元,24小时就能拿到“配方”。
后来,嵩县当地的洞没有金子可洗了,他们转场到外地。确定目标并不难,行业内的人相互打听,上网搜索相关金矿的关闭情况,甚至公开发朋友圈询问。
近几年,洗洞采用的化学品从剧毒的氰化钠,渐渐变成环保型试剂。氰化钠遇水后,会释放出更毒的化学气体,气味浓烈,人吸入后容易引发中毒。氰化钠管控严格,洗洞者到黑市上高价购买。黄金选矿剂似乎安全得多,能在网店搜索到,个人不限量购买。